基層醫療並非針對基層市民的醫療,而是整個醫療系統中的第一層 —「預防」。
Home » 健康公平故事
健康公平故事
-
-
作為一個全職照顧者,可以有幾忙?
阿娜的一日由清晨6點開始,朝六晚十,忙足一整日… -
要出門做運動,對你有沒有難度?
對於一眾少數族裔婦女,她們做運動要顧慮的事情就多得很。 -
如果說「屋企人喺邊,邊到就係屋企」,街坊阿英今年能跟兩年來首次回港的丈夫團聚,享受家庭生活是最理想不過的事。可惜是他們的家,跟我們一般人理想的並不一樣。
-
一般人對於小病小痛都不太重視,部分人甚至要到患上嚴重疾病如癌症才醒覺健康的重要,這種不積極生活模式(passive lifestyle)背後成因是什麼?作為社區基層醫療服務機構,又可以如何協助他們更重視日常健康管理?
-
由政府及民間推出的過渡房屋項目,讓基層在相對安穩及適宜環境下居住,是社醫合作及基層醫療發展的重要一步。 社區房屋在推動基層醫療發揮重要作用,基層居民在相對完善的配套下,增強健康管理認知,建立健康生活及養成運動習慣。
-
醫護行者提倡「健康公平」的理念,希望將「健康生活」的專業知識、資訊和技巧帶入社區。究竟我們如何提升病人或大眾市民的身心健康,並做到「與健康同行」呢?
-
-
社醫共生的概念是以社區發展手法介入公共衛生問題。是次活動希望讓社區思考劏房所帶來的潛在健康風險。以劏房內小朋友為例,他們只想有足夠光源閱讀和學習,社區能否多共享不同的生活空間,保護他們的眼睛健康?
-
經歷新冠肺炎已兩年,基層市民生活所受影響甚深。不單是面對疫情的威脅及恐懼,同時也在自己和家人的身、心、靈健康以及經濟收入方面受到沉重壓力。